拷问我国纸箱业发展的粗放模式
2021年07月23日 南充机械设备网
拷问我国纸箱业发展的粗放模式
我反复学习新近发表的五中全会公报,意在思考、搜索五中全会精神同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纸箱业对号。不错,我领悟到公报指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这是切中我国纸箱业发展的要害,必须统一认识,全面贯彻。
一、发展数量向发展质量转变
最近,全球发行的上海《纸包装工业》杂志报道:湖北京山轻机改制重组,孙友元董事长的儿子李健少帅成为大股东老板。据说京山轻机正在大力开发造纸机械。这是京山轻机采取的及时有远见的明智举措。
我曾说过,京山轻机是我国纸箱行业的晴雨表,因为京山轻机制造的纸箱机械,提供给我国纸箱生产企业的覆盖面高达70%。在我国“九五、十五”规划期间,既是我国纸箱业的黄金发展期,也是京山轻机制造纸箱生产线的增长高峰期。我们常看到中国包装报刊登大幅广告:京山轻机、世界销量第一、京山轻机、永争第一。2004年京山轻机销售生产线高达258条,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我们应该高度评价京山轻机对我国纸箱业的高速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京山轻机的生产线年销量创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京山轻机20个月的生产线销量相当于日本生产线的总量(400条),30个月的销量超过美国生产线的总量(600条),40个月的销量达到欧洲(23国)生产线的总量(800条)。按我国现有纸板生产线4 000条计算,京山轻机占了2 800条。中国4 000条线加工的瓦楞纸板,2003年为158亿m2,平均每条生产线395万m2。美国600条线,生产的瓦楞纸板,2003年为412亿m2,平均每条生产线6 866万m2。我国生产线的平均年产值为1 000多万元,美国为2亿多元,相差20倍。
目前中国纸箱生产线过剩3/5~2/3。按4 000条计算,多出2 500条,其中京山轻机线(按70%)占多出的1 700条。目前我国纸箱生产处于增产不增收,还有部分企业亏本,这在经济学上称为“悲惨增长”,而悲惨增长将是难以长久维持下去的。
由此可见,中国的纸箱业已经到了彻底反思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候了,必须从发展数量向发展质量转变。
二、规模企业向健康企业发展
纸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少老板在得势后,都想把企业做大,成为规模企业,但什么才是规模企业呢?都是模模糊糊,只是感觉做大,大了更大。有人把纸箱生产企业分为三级(厂):一级(厂)造纸又做箱;二级(厂)既生产纸板做纸箱,又供应纸板给小厂加工纸箱;三级(厂)不生产纸板,只做纸箱。一二级企业都有生产线,那么是不是有生产线就是规模企业呢?不一定。有生产线的企业也大不一样,我认为中国的真正规模企业很少。比如有两三条线,产值1亿多,有的七八条线专营纸板,产值2亿多,要算规模企业了吧,也不一定。日本100人的企业,做2个亿,算不上大企业,我们搞一两亿企业好像了不得了,其实不少一两亿的所谓规模企业,生活在我们不太规范的市场环境里,经常有“病”,日子不好过!今天名气很大,明天一落千丈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江苏常州“常丰”,最早引进意大利七层纸板生产线,成为江苏同行企业之最,之后又引进台湾2.2m宽幅生产线,产值1亿多,利润1 000多万,可谓小康企业。进入新世纪,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投资3 000多万美元(2.5亿人民币)征地120亩,又从意大利引进超级型的三A特重型纸板生产线,号称亚洲第一,结果呢?投产运营一年,年产值原来1亿多,新投产还是1亿多,原来1亿多产值尚有1 000多万利润,新投产的1亿多,却亏损1 000多万(付银行利息要1 000多万),出现现金流障碍,企业混不下去,仅一年结束了生命,结果被日资兼并。日资特耐王明智,对企业采取“减肥”“瘦身”“健美”,把老设备、老厂房、庞大新厂房等多余不动产变成现金流,同时加大开发国外市场,这样现金流就像人体内的血液流通了,把将要死的规模企业盘活了,活了三年,去年特耐王的年产值也不过1亿多,而周围有的企业则超过了今日的特耐王。
我们再举重庆纸箱业的一个案例:重庆红旗纸箱厂,在80年代初率先引进日本全套生产线和印刷设备,一下子形成规模大企业,红旗飘扬了十年,到了90年代中期,红旗改华亚,又从美国引进更先进的宽幅双拱七层线,并在股市上得到亿元资金,成为市场开放的贵族企业,企业爬上了高峰后,开始滑坡,一滑不可收拾,最后不是饿死,而是撑死。客观上重庆的纸箱业,在进入新世纪后,短短的三五年由20条生产线增加到40多条线,这批新型的民营企业,对华亚大企业进行全面围攻,“华亚”再好的武器装备,也挡不住前堵后攻,终于沦落到停产倒闭的悲惨境地。
中央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发展观念,我们要联系实际,总结过去,清清老观念。脑子里不能老是迷迷糊糊地做规模企业梦,我们要做个明明白白的全面健康的企业。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少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搞花架子,摆阔气,相互攀比,在企业做大后,积累了点资金(大都改制发了财)开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盖大楼、上大线,占地一大片,荒芜一大半。我在80年代参观日本纸箱生产企业,可以说没有我们现在企业的洋派,但是我们的企业却外面好看里头空,同日本企业的质量不可比。提起质量,我们的纸箱生产企业,几十年都在喊质量第一,这个质量指纸箱产品的质量,认为企业的发展在产品质量,其实纸箱是粗加工产品,不是高科技尖端产品,说到底,什么样的设备就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质量,企业发展的老观念必须转变。中央提出提高发展质量,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我认为提高发展质量是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企业应该是全面地、科学地、健康地持续发展,做个有道德、对社会负责的全面健康企业。
三、粗放模式向节能精细改革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粗放模式,纸箱工业的增长更是典型的粗放模式。中央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模式,联系我国纸箱工业的工业实际,改革纸箱生产的粗放模式,就是创新。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一个硬指标,就是今后的五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2005年)降低20%左右。从明年开始降低纸箱能耗,这是有关企业生存的大事,总有一天,企业能源消耗不降低到标准水平,对不起,请关闭,就像整顿关闭小煤矿、小造纸厂、小水泥厂一样,要动真格。
我国的纸箱生产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我们许多企业领导,缺乏能源意识,有的就没有能源意识,认为我有钱,拿钱办事,什么能源不能源?今年我陪一家节能设备的企业去到一些生产纸的企业推广节煤节水,很多企业都听不进去,不当件事。我国生产纸箱的纸原料消耗,在过去,普遍使用的原纸克重消耗是发达国家的三倍,我们使用300g以上的原纸加工纸箱,而国外使用100g原纸,这几年有改进,但尚未达标。更严重的是日本、美国三层纸箱占80%以上,而我国五层纸箱占75%~80%,这是高消耗。对这样的高消耗,我国的纸箱生产企业,还无动于衷。日本生产的瓦楞纸板得到充分利用,60%的纸板用于制箱,还有40%的纸板开发其他产品,叫多样化。而我国的瓦楞纸板只做纸箱,是单一化。同时加工纸箱使用的煤、电气燃料、动力消耗都要降低。
纸箱加工业粗放型的能源消耗,必须改革,达到国外精细的要求。
我们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对资源消耗的严重性必须要有高度认识,保持高度警惕。我国资源特别稀缺,人均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1/3,不改变资源进口的局面,我国的经济增长、企业的发展不可能维持下去。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型、企业发展的粗放模式,严重的问题是在资源上拼消耗。特别像我们纸箱加工制品,同资源品的剪刀差是把双刃剑,使我们被动。资源紧缺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进口资源常常受到国际涨价的影响。资源的涨价、我们纸箱用的原辅材料也跟着涨价,而纸箱价涨不了,为什么涨不了呢?问题不在用户,而在我们行业内部的不正当削价竞争。所以能源直接影响到纸箱的利润,现在有些地区的纸箱业已经进入危险境地。这几年我们常常听到企业老板埋怨纸张涨价,其实错了,没有道理。纸张涨价是因为生产纸的资源涨了,所以纸的涨价是合情合理,纸箱价涨不了,这与纸涨价无关,纸箱价涨不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纸箱能源高消耗加上纸箱生产严重过剩,这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矛盾非常突出,成为致命伤。而我最近了解的沈阳地区生产的纸箱,又是一种现象,那里生产线少,有一家使用单面机,后改为三层线,年产值1 000多万,利润在15%以上,还有一家造纸厂上了一条生产线,专业加工纸板而发大财,此种情况在我们长三角地区纸箱业根本不可能。
今后五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纸箱行业走出困境、奔向世界强国的新起点,把我们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扎扎实实地去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转变发展观念,改革粗放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做个健康企业;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平稳发展。
信息来源:广东包装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